-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改革2025-1-16
- SOLO分类视域下的地理问题链教学策略研究2025-1-16
- 指向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研究2025-1-16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探究式学习策略2025-1-16
- 从英语谚语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12-9
- 新工科视域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2024-12-9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2024-12-9
- 高校大学生体育审美价值观:内涵、价值及培育路径2024-12-9
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举办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9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会承办的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进行。40余位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分享学术报告和教育智慧。
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主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和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作学术报告。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学校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基础教育已经从“有学上”换挡升级进入“上好学”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李希贵在题为《面向个体的高质量之路》的报告中表示,校园的形态必须变,仅仅“坍塌”了院墙的校园无法应对未来。它必须从校园本身改造,从封闭的“工厂”变成一个开放的“村庄”,从“传统教室+走廊”的设计走向学习社区,从学校规定所有的作息时间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规划时间。
夏青峰在题为《让学生创造性成长》的报告中表示,学校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他们亲自下水去“捕鱼”,让校园处处是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去保护、发现、激活孩子的创造性潜能。
当天,还分别围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实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普惠创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多样化办学、学段贯通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5个主题设置分论坛,专家学者们从提升课程领导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科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等角度,对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赋能学生健康成长进行分析研讨。
吕玉刚在题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报告中表示,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发展体系,重点建设好教师队伍“第一资源”。要认真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统筹师德建设、学历提升、素质赋能、优化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理顺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钟秉林在题为《协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报告中提到,要化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根本途径是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发展教育、办好学校需要遵循内在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介绍,近几年,朝阳区以集团化办学,优化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深化“双名”工程,提升教师施教能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丰富课程资源供给,落实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下一步,朝阳区将围绕“宜学”朝阳建设,在优化资源供给、施教能力水平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提升上下功夫,让朝阳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来源:湖南日报
- 上一篇:全国科普日丨《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倡议》发布 2023/9/24
- 下一篇:北京朝阳区将新建7所学校 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2万余个 2023/9/21